发动机能发出的最 大功率受汽缸内能燃烧的燃料的限制,而燃料量又受每循环汽缸内能,吸人空气量的限制。如果空气在进入汽缸前受到压缩使其密度增 大,则同样汽缸工作容积就可以容纳更多的新鲜充量,从而可以供给更多的燃料,得到更大的输出功率。
按照提高进气密度增加功率的设想,早在1905年,瑞士的艾尔弗莱德·布奇(Alfred Biichi)就提出了涡轮增压方案,并进行了早期的柴油机定压增压及脉冲增压系统实验,1925年取得成功并获得zhuanli。此后瑞士的布朗·保弗利(BrownBoveri)公司在船用发动机上采用了废气涡轮增压,继之航空活塞式发动机也采用了增压技术。
而车用发动机采用小松涡轮增压器技术较迟,主要原因是车用发动机对小松涡轮增压器的要求较高,不仅要求效率高,流量范围宽,能满足车辆发动机变工况的要求。而且还要求结构简单,体积小,质量轻,造价低廉。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,增压技术才广泛应用到车用柴油机上,并逐步推广到汽油机中。绝大部分的大功率柴油机、半数以上的车用柴油机以及相当比例的高性能汽油机,均已采用增压技术。一般而言,增压后发动机功率可比原机提高40%一60%,甚至更多,发动机的平均有效压力可达到3MPa。增压技术特别是增压中冷技术,被视为提高车用发动机动力性、经济性及降低排放的有效措施。